400-600-3686

智慧机场

解决方案 > 智慧机场 > 智慧机场

智慧机场

机场业务增长与有限资源矛盾日益显著,基于大数据+AI为核心实现稳定、高效、智能的资源和服务,为机场智慧运行安全、智慧管理和智慧旅客体验等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,助力机场的业务协同、敏捷创新,实现高效、稳定、安全运行,为机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

趋势分析

中国处在机场持续大规模建设过程中,政府也有意愿建设机场作为城市名片,经济持续增长会带来机场的持续建设;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基本保持10%以上的年增长,2018年达到12.6亿人次。ACI预计到2040年,中国航空客运量将达到40亿人次,占全球19%。机场服务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要保证机流、人流、货流的安全、高效和服务体验。航空业的数字化水平正由“高速”增长向“高质”增长转变

安全:全景监控、主动安防

采用自动化技术,令营运更安全和高效。通过创新建设数字化塔台,改善目视视野、改善偏远区域视野,实现车辆、设备、人员的定位与追踪,提供全数字化监控

效率:提升机场处理容量

利用智能化手段,提供机场处理容量,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完成A-CDM等多系统数据融合,实现保障流程智能化。大规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辅助安检登机,实现分级安检。强化智慧停车服务,实现无感支付缴纳停车费

体验:服务理念在转变与提升

提升旅客服务个性化体验,包括自助购票、自助值机、一张脸走遍机场、APP一键上网等服务,减少航站楼内排队,实现自助安检、自助通关。通过对旅客、行李、车辆等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,实现决策联合化

 

 

业务挑战

机场业务复杂,业务展现不全

无全局视图,无全流程数据,缺少空陆地面全场景一张图。部分大屏只能进行视频展示,无主体视图,内容不准或趋势,部分数据人工采集易错
航空客运/货运高速增长,民航基础保障能力不足

“十三五”规划到2020年,全中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60个以上,通过进一步提高现有机场运行效率,满足客运/货运对民航运输的要求
现有系统业务分析预测不足,无法支撑业务智能化

全流程运行态势感知能力弱,对航班、行李流等缺乏实时可视监测,分析预测不足,未关联旅客、地勤等数据,AI分析能力不足,难以提供精准可预测的数据

预警协同不多,跨部门协商较难

预警分析效率低,缺少GIS展示,缺少视频联动,跨部门会商能力不足,很多采用多方语音方式,无法在线可视会商,并实时监控现场


解决方案架构

智慧机场解决方案架构

以机场的安全管理、效率提升、服务体验提升为目标,结合AI技术、物联网技术、专属云技术和方案,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,实现机场业务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运行


架构优势

异构混合管理架构实现统一运营和运维
基于华为云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,实现机场异构资源,多云资源的统一管理, 提升机场的运维运营自动化能力,减少人员手动工作压力

智能平台推动机场智慧化创新
基于ModelArts一站式开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,为机场提供海量数据预处理、大规模分布式训练、自动化模型生成、海量数据分析能力,及端-边-云模型按需部署能力,帮助机场实现机场资源调度、视频识别分析等智能创新能力
物联网平台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
利用物联网平台,方便地将海量终端连接到物联网云平台,实现设备和平台之间数据采集和命令下发的双向通信,对机场空侧和路测的各种设备进行高效、可视化的管理,快速构建创新的物联网业务

 

方案优势

基于行业经验的EI算法,提升机场运行品质

以大数据平台、Ali训练平台为基础,通过Al算法为手段,助力机场打造数据全集成,全局数据可视、协同运行和智能决策,提高机场处理容量,提升航班靠桥率,降低机位、滑行等冲突,提升运行品质

专属云服务充分保障数据隐私

基于资源物理隔离的专享解决方案,可以根据用户业务需要,分别提供计算、存储、网络以及所选云服务等不同等级选择,以满足用户业务合规、数据安全隔离、业务稳定运行、混合IT应用等业务诉求

敏捷业务平台提升机场业务协同能力

基于集成平台和微服务平台,打造机场强业务平台,打通机场内多业务系统间集成能力, 实现机场业务强协同能力, 提升机场业务和流程敏捷化,最终增强旅客出行体验

上一个: 智慧物流
下一个: 城市公交